天天即时:首都科学讲堂|“我和团队造了三辆车,玉兔一号、玉兔二号、祝融号”,明天10:00来听他们的故事
2023-04-15 20:11:30 来源:北京科协


【资料图】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主题是“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4月15日,我们将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为同学们讲述过去18年,如何和团队一起造了三辆全国最“贵”的车。

作为我国“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副总设计师, 过去18年,贾阳老师和团队一起造了全中国最珍贵的三辆车。其中两辆去了月球,分别是 “玉兔一号”和 “玉兔二号”,一辆去了火星,叫作 “祝融号”。 如何才能让月球车在月面走起来?贾阳介绍,当时科研人员讨论了很多种方式。比如履带式,但由于可靠性不高,石头卡住就可能出问题。研究人员也没敢用人腿一样的设计,因为一旦断电,月球车“坐”在地上了,再站起来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最后 ,科研人员选择了轮式的设计方案。▲科研人员采取轮式的月球车方案 在设计火星车的时候,由于火星上有时候会有遮天蔽日的沙尘,导致太阳能电池片发不出电。贾阳说,科研人员受到“水珠聚集荷叶上,但并不会把荷叶打湿”的启发, 把电池板的玻璃变成了一个有很多尖的针床,灰尘不是很踏实地落到表面上,而是落在针床上。在电池板运动的过程中,灰尘很容易滑落,这样就能保证电池板表面的干净和清洁。 ▲“祝融号”火星车采用地面上荷叶的原理,来防御火星沙尘的威胁(图片来源/贾阳) 月球车是如何瘦身减肥的?有哪八种状态?在地面测试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贾阳老师的精彩讲座,得到了200多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欢迎,在现场回答了四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贾阳老师与四位同学互动问答 4月15日上午10:00,本期讲座将在科普中国、北京科协视频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视频号、北京时间、腾讯新闻、北京科技报、一直播、搜狐新闻、蔻享学术等平台同步播出,欢迎大家扫码收看!

北京科协视频号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视频号

科普中国北京科技报腾讯新闻北京时间搜狐新闻蔲享学术滑动查看播出链接二维码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关键词: